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6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高0.9%-11.4%;风速平均降低0.57 m/s。林内各气象因子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林外,次生林对各气象因子影响明显。各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林内外温度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洼地表层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尺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空间变异及其尺度问题在土壤学、地理学、水文学和生态学中均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1~5]。变异结果使得不同景观斑块间的交换过程在从田块到流域的不同空间尺度上产生[6]。因此要实现景观生态过程中的尺度转换,关键是从实测到预测模型的复杂转变[7,8]。在土壤学研究中,观测尺度和模型尺度均包含尺度的三因素,即采样间隔、采样幅度和支撑效应,这三个因素是界定观测或模型空间尺度的必要条件[3]。而随采样尺度变化,土壤水分的表观变异与真实变异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是观测尺度的函数,可以采用地统计学中的半变异函数进行有效地尺度转化[9]。国内外学者对土壤水分的空间尺度问题作了大量研究。Bl sch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一种或者组合材料作为喀斯特地区土壤改良剂,达到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有效降低土壤养分流失的风险,研究了不同材料对溶液中养分的吸附特性以及室内模拟添加到喀斯特地区土壤后对土壤养分地表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9 900 g土、9 900 g土+3%甘蔗渣炭297 g、9 900 g土+3%玉米秸秆炭297 g、9 900 g土+3%甘蔗渣炭297 g+2%沸石198 g+2%粉煤灰198 g、9 900 g土+3%玉米秸秆炭297 g+2%沸石198 g+2%粉煤灰198 g处理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地表流失量之和分别为625.42、614.51、558.47、411.24、391.80 mg。所有实验处理均能降低养分地表流失总量,增加沸石及粉煤灰施用量有望进一步降低流失量。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减少总养分流失,增加沸石和粉煤灰的利用,有利于减少养分流失。养分吸附特征与养分种类和吸附材料直接相关。改良剂填充柱对养分的去除效果显示,沸石和粉煤灰组合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有望降低喀斯特地区土壤养分经落水洞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山区坡面土壤水分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地形、微地貌等环境因子对喀斯特山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影响,应用植被数量生态学中的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DCCA)在一典型坡面上研究了表层(0~15 cm)土壤水分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取样时段内坡面土壤质量含水率均值介于21.36%~32.58%之间,季节变化明显,均呈现中等变异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明显的“四峰型”波动,土壤平均含水率以自然植被最高,撂荒地和坡耕地次之,人工林最低。DCCA的排序结果显示,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和裸岩率对坡地土壤水分变异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土壤体积质量和坡度的影响次之,坡位和海拔的影响最小。鉴于喀斯特坡面地形及微地貌的复杂性,后续研究还需要加大采样间隔和密度,并综合考虑坡向、坡面曲率、汇水分布面积等因素对土壤水分变异的影响,并结合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状况,探讨适应喀斯特坡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农业工程措施和生态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精氨酸与丙氨酸对环江香猪肉质、氨基酸组成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8~33 kg的环江香猪16头(公母各占1/2),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丙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外源添加1.71%的L-丙氨酸(等氮对照),精氨酸组在基础饲粮中外源添加0.83%的L-精氨酸和0.88%的米糠.试验期为45 d.结果表明:与丙氨酸组相比,精氨酸组瘦肉率显著提高(P<0.05),脂肪率和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脏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浆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提示,饲粮中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可提高环江香猪瘦肉率,降低脂肪率,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从而改善部分肉品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环江香猪妊娠早期胎儿体重与胎液生化参数的关系,为揭示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机制及探寻其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体重35—40 kg的雌性环江香猪,7头,单栏饲养,每栏1头。配种第45天,颈动脉放血处死并解剖,分别称取胎儿、胎盘和子宫的重量;对每头母猪各选取2只体重最大和最小的胎儿,采集与胎儿对应的母猪羊水、尿囊液和胎盘,-20℃保存备用。【结果】与体重最大胎儿相比,体重最小胎儿的体重及母体胎盘重、子宫重和羊水+尿囊液体积分别低23%、62%、41%和39%(P<0.05),羊水总胆固醇浓度高30%(P<0.05),尿囊液丝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浓度分别低58%、44%和29%(P<0.05),而赖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浓度分别高25%、40%和114%(P<0.05);胎盘总蛋白质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分别高39%和70%(P<0.05),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低22%(P<0.05)。【结论】妊娠早期胎儿体重大小与部分生化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典型洼地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5年5月在桂西北喀斯特洼地10 m×10 m地块范围内的网格(2 m× 2 m)采样数据,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两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牧草地)0-80 cm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异结构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耕地和牧草地土壤水分呈现弱变异特征,两者的垂直变异趋势大致随土层加深先减小后增大,其中牧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相对较大;耕地和牧草地土壤水分在垂直层面均具有良好的半方差结构和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均可用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分别是66.0 cm和49.1 cm.垂直变异还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均用指数模型拟合;土壤水分的空间相关性及变程与土壤容重具有一定关系.研究显示,洼地退耕还草后土壤总体上朝着有利于水分保蓄和植被恢复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脯氨酸代谢对妊娠环江香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理生化机制。选取48头后备环江母猪,配种15 d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各组分别饲喂添加0.77%L-丙氨酸(丙氨酸组)、1%L-脯氨酸(脯氨酸组)、0.77%L-丙氨酸+0.016 7%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DFMO组)的试验饲粮。分别于配种第45和70天,每重复随机取1头母猪,放血处死,收集血液,用于生化参数分析;解剖母猪,记录黄体数、胎儿数和胎儿重。结果表明:妊娠第70天时,脯氨酸组窝重显著高于丙氨酸组(P0.05);妊娠第45天时,脯氨酸组血浆谷丙转氨酶活性以及白蛋白浓度均显著低于丙氨酸组(P0.05)。妊娠第70天与第45天相比,脯氨酸组血浆总胆固醇浓度、DFMO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脯氨酸可能通过改善机体氮代谢和脂肪代谢而促进妊娠环江香猪胎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钙对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方法】采取野外取样分析与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两种喀斯特典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一种对照土壤(红壤)共54个样品,检测了土壤中钙的形态与含量及有机碳含量等理化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3种土壤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设置不添加外源物质(CK)、添加碳酸钙粉末(T2)和同时添加14C标记的稻草与碳酸钙粉末(T3)3个处理,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对培养过程中土壤CO2释放量和4种形态钙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及分析。【结果】土壤中4种形态的钙以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与有机碳关系更为密切。添加碳酸钙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机结合态钙含量的增量均值在红壤、棕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中依次为2.14%、4.66%、10.23%。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添加钙的激发效应在红壤中最强烈,其次为棕色石灰土,最后为黑色石灰土。【结论】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壤,因此,3种供试土壤中,黑色石灰土最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添加14C标记稻草对喀斯特典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有机物质对喀斯特地区典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的影响,采集两种喀斯特典型土壤(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和一种对照土壤(红壤)的表层土壤(0~15 cm),设置不添加外源物质(CK)和添加14C标记的稻草(T1)的处理,进行为期100d的土壤培养试验及矿化试验.测定并分析了这3种典型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